第183章 咋没看明白呢?-《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3)页

    然后便是自五十年代创立便累积下来的作者人脉,再到七十年代后期恢复秩序,这几年培养、接触的中青年作家,如马骥才、姜子龙、顾桦、陆遥、程忠实、黄安仪、刘心武、梁晓声、马原、于华、谟言等等。

    说句不客气的话,在国内出版领域,单纯拼人脉,刨除文协在外,没有刊物能和国文社掰手腕。

    “人数差不多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笔会期间能出多少成果,以及后续所能造成的影响,在这方面你要下点功夫。”蒙伟宰叮嘱了一句。

    “知道了。”

    “对了,烟台那边联系的怎么样了?”

    “政|府那边很配合,住宿地点初步定在了东山宾馆。过几天我先到烟台那边提前考察一下,基本的活动事项社里都已经订好了,我过去把事情全都落实好,再回来跟大家碰一碰。”

    蒙伟宰听到林为民的条理清晰,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做的不错!”

    林为民内心吐槽,可是把你跟老覃俩清闲坏了。

    两天后,林为民启程去了烟台考察了一圈,将所有笔会期间涉及到的住宿、餐饮、交通、活动全部敲定好后才返回了燕京。

    回来之后又花了一天的时间,将整个笔会的流程形成了文件,交到了蒙伟宰的手上。

    蒙伟宰翻阅着手中的文件,满意的点头道:“为民真是用心了!这份文件交给老颜,肯定少不了夸奖。”

    林为民一脸疲惫,“您老满意就行。这两天我就休息了,这几天跑的太厉害,我得缓缓。”

    “没问题!”

    老蒙大手一挥,欣然答应了林为民的请假。

    在家里歇了两天,林为民总算是恢复了精神饱满的状态,回到国文社上班的第一时间便看到了桌上的《套马人》的样书。

    “嘿,总算是出来了。”

    《套马人》自从今年1月份发表,到现在已经接近半年时间,总算是要出版了。

    “诶,为民,首印多少册啊?”柳荫好奇的问道。

    “五十万册!”

    各地邮局、书店的征订量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五万册,前年陆遥的《人生》火成那样反馈的征订量也不过十三万册而已。

    “难怪社里现在把伱当成了宝!”柳荫感叹道。

    首印五十万册,这是奔着几百万册的销量去的,柳荫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描述社里的这种行为。

    这信心也太盲目了一点吧?

    可仔细一想林为民这两年的战绩,好像又很合理。

    “你小子真是个妖怪!”

    林为民哭笑不得。

    “嘿!瞧瞧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祝昌盛走进办公室,一脸的兴奋,手里挥舞着一本册子。

    “什么呀?”大家好奇的看过去。

    祝昌盛将手中的册子放到办公桌上,大家才看出来是本杂志。

    “《青年文学》?”

    “没错,我们林大作家的叛社之作就发在这上面。”祝昌盛调侃道。

    大家听到这话全都笑了起来,所谓“叛社之作”指的自然是林为民交给《青年文学》的那部先锋《追凶》,这一期的《青年文学》刚上市没两天,大家还没来得及看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