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林为民无奈的摇了摇头,等你们看了后世编剧们的遭遇,才知道什么叫要饭。 林老师我这顶多算是为未来的同行们收点儿利息! 翌日,央视的黄一鹤来找林为民。 眼下已经十月中旬了,距离84年的春节还有三个多月时间,春晚又该筹备了。 过了两天,林为民骑着摩托车来到南礼士路上的广播大院。 广播大楼西侧的平房里,央视的编导们,还有去年晚会的几位主创汇聚一堂。 “老朋友们,又见面了!”黄一鹤的开场让大家露出会心一笑。 今天不是正式会议,就是个碰头会,导演组把大家叫过来,主要是为了摸摸底,看看大家都能出多少节目,然后再安排节目编排。 轮到林为民的时候,他脸色淡然的来了一句。 “黄导,我就不报了,你缺几个节目到时候再跟我说吧。” 卧槽! 今年又让林老师给装到了! 关键是,大家还不觉得人家是在吹牛逼。 遥想去年,黄一鹤开完会没两天,人家就拿了好几个本子过来,到最后还高风亮节的让毙了一个。 就这实力,用得着吹牛逼? 黄一鹤只意外了两秒便眉开眼笑,当导演的最怕什么,他不怕节目不精彩,也不怕观众不满意,最怕的就是节目开天窗。 有了林老师这样的人才,开天窗? 估计这个名词从此以后就告别黄一鹤的导演生涯了。 他能不高兴吗? “好好好,还是林老师支持我们的工作啊!” 这句话说完,黄一鹤把在座的得罪了一大半,合着我们就不支持你工作了呗? 从央视出来,林为民闲来无事便回了国文社。 “呦!”覃朝阳正拿着稿子在往编辑部走去,在走廊上碰见林为民,一脸的惊奇。 “稀奇啊,请了一天的假,上午就回来了!” “爱岗敬业不行吗?” “行行行。” 两人说笑着进了编辑部,林为民走到办公桌旁才发现,桌上居然多了个国际邮件。 “这什么情况?” 祝昌盛道:“香江邮过来的,刚才邮递员找你没在,我们帮你代签了。你上次给《八方》的稿子应该是这个月发吧?估计是样刊。” 林为民撕开了邮件包装,还真是,邮寄日期已经是十二天之前了。 《八方》的厚度比一般的长篇还要厚,这个刊物说是杂志,但实际上更多的是以刊代书。 光摸着厚度,比《当代》还要厚上不少,翻开杂志看一眼目录,好家伙,三百多页。 定价港币16块,米刀4块。 这个价格,这个厚度,属于是量大管饱类型的。 同事们有些稀奇,这个时候香江的武侠已经在国内流传开,但香江的文学刊物,大家还是第一次见,都好奇的凑了过来。 第一个不同的当然是字体,香江用的是繁体字,其次便是页数和容量。 三百多页的内容量,顶的上《当代》两期的内容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