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集权-《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3/3)页
吏部是基本上分拆不了的。
毕竟吏部负责的就是官员升迁这一项事务,根本拆不开。
但户部和兵部都能分拆。
若是拆分完六部,杨士奇和胡濙的权力不仅没变大,反而变小了,那他二人自然不会同意。
李显穆自然早就有所准备,径直抛出了自己早就构思好的想法,“我的想法是不仅仅拆分六部,而是将六部、五寺等部门全部一起分拆、组合,而后分别以权责列出从二品和正三品的部门。
从二品的称为部,正三品的称为寺。
这样算下来部、寺大概会有二十多个,甚至达到三十个,这么多的直属部门自然不可能直接和陛下对话,内阁大学士可以分别主管几个部门,指导这些部门的工作。”
几人闻言顿时微微眯起了眼睛,但眼睛却满是光亮,按照李显穆的想法,内阁每个人的权力都会增加。
杨士奇和胡濙不仅能管着原先那一片工作,甚至还能将触手伸到其余的部门上。
当然,最大的好处还是在李显穆身上,这件事若是做完,作为权力完整的吏部尚书,再加上控制朝廷诸部的局势,他就不用担心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侵蚀,不用太担心外朝官员投靠司礼监,让局面彻底失控。
毕竟他们都能想得到,等到六部降级后,能够纳入吏部管控的官员必然大增,这意味着李显穆的权力会增加。
几人心中都清楚,李显穆的计划这么完备,绝对不是突然临时想出来的想法,而是早就思考了许久。
只是此时才提出来而已。
“就按照元辅所言,我们要尽快将这件事上呈给太皇太后,这件事还要元辅多多进言。
我等则在朝中发动官员。”
内阁五人这些年自然在外朝有很多亲友,杨士奇敢在内阁中和李显穆偶尔相左,自然是也有一批自己的班底。
胡濙就更不必说了,他刚入内阁,根基本就在外朝,这件事他能发挥的作用不少。
李显穆也是因为这二人都有大用,所以才会将此事说出商议,只要内阁五人齐心,在如今的大明,可以说万事顺遂。
没人能阻止四位顾命大臣的齐心之为!
……
虽然太皇太后没有接受垂帘听政的建议,但她还是在事实上成为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让李显穆去做太皇太后的工作,也是看到了二人间的良好关系,太皇太后明显非常信任李显穆。
这种信任可能是从永乐初年就存在的,那时李显穆为东宫冲锋陷阵很多次,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期,李显穆如同遮天巨翼,挡下了洒落向东宫的风风雨雨。
作为一个女人,太皇太后是感性的,她相信李显穆,于是给予了李显穆绝对的信任。
这些产自微末时期的信任,在此时化为了李显穆的政治资本,他回想起来,也不禁有些唏嘘,谁能想到呢?
有朝一日,一个妇人的信任,竟然能够成为他执政的根基!
此次觐见太皇太后,地点便选在了华盖殿中。
一位帝王的逝去,并没有让华盖殿有丝毫的变化,这座皇城从建立始,已然见证了不知多少帝王的残酷厮杀。
自大明迁都以来,也已然见证了三位帝王的逝去。
它永远都在这里,见证下一位帝王的辉煌、落寞。
李显穆入殿,如同过往觐见诸位帝王一样,向太皇太后行礼,郑重正色,“微臣李显穆,叩见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千岁。”
“卿且平身。”
太皇太后沉着应声,“卿今日入宫觐见,可有要事?”
“微臣确有要事,关乎大明社稷体制,此乃内阁诸位同僚,共同上奏,请太皇太后品鉴。”
太皇太后略带惊疑的将奏章取过,粗粗略过,便已然惊骇变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