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河上公:“此外,始皇帝既已化身天帝,临尘显圣,朕亦顺势敕封老子为太清道德天尊,尊为道教教祖。敕封庄子为微妙元通真君,视为哲学智慧与文学宗师的化身。故此,朕希望道家能顺应天意民心,开山立教。” “创立道教,旨在教化万民学会思辨,注重心性修养,于规矩法度之外,寻得一方心灵的自由天地。” 赵凌心中无比清晰,后世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羽化成仙,而此时的道家更侧重于精神自由与天人合一。 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宗教组织,后者是哲学流派。 他之所以要推动道教的成立,最深层的用意,是要在天下万民的心中,播下一颗追求精神独立与思想自由的种子,让道家思想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若说得直白些,他这位秦武帝,未尝不是在为后世的帝王预先设下一道思想的藩篱。 河上公所代表的这种思想一旦借助宗教形式广为传播,百姓的性情或会更趋向率真自然,但若后世出现暴政…… 那么,即便没有历史上的黄巢,也未必不会有人高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号角。 河上公听得心神震动。 始皇帝化身天帝,临尘始皇庙之事,邹玄亲眼所见,多方佐证,已由不得他不信。 如今赵凌亲口说出老子、庄子皆已受封神位,这是否意味着,修行之人,真有证道飞升,长生久视的那一天? 原本古井无波的心境,此刻竟泛起剧烈涟漪,河上公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急促了几分。 他选择相信赵凌的话,因为皇帝若真想对付道家,手段多的是,完全无需如此大费周章,编织这样一个恢弘而缥缈的谎言。 事实上,道家以庄子为代表,本就主张“小国寡民”,对政治权威持有批判态度,倾向于个人隐逸,如庄子本人便曾拒绝楚王聘任。 但这并不妨碍道家思想在乱世之时,成为有识之士入世抗争、揭竿而起的精神资源。 毕竟任何学说,都会随着时代演变而不断发展、丰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