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叔,咱靠山屯,不能总靠一条腿走路。野猪是稳当,可来钱慢。” “这人参要是种成了,那才是真正的大买卖!咱得让娃儿们以后都能穿新衣裳,念新书!” “干了!”人群中,不知是谁吼了一声。 “对!东子说干,咱就跟着干!” “赔了算东子大头,赚了咱也跟着沾光,这买卖划算!” 毕竟,林东已经用野猪证明过一次,他有这个脑子,也有这个担当! 于是,几天后。 靠山屯村东头的荒坡上,尘土飞扬。 “吭哧!吭哧!” 镐头砸进坚硬的土地,溅起一阵阵灰尘与碎石。 “嗨哟!嗨哟!” 汉子们赤着膀子,汗水浸湿了脊背,黝黑的肌肉在阳光下闪着光。 婆娘们也没闲着,捡石块,运土,递水,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混着工具的碰撞声,竟也透着股子热闹劲儿。 那片沉寂了不知多少年的“牛皮藓”,第一次被这么多双脚踩踏,第一次响起了如此热火朝天的动静。 林东站在坡顶,看着一张张被汗水和尘土弄得花了的脸,看着他们眼里闪烁的光,嘴角不自觉地高高扬起。 这,就是他捣鼓出来的“金疙瘩”——药材种植基地! 除了人参这“娇小姐”,林东的“胃口”还不小。 他还寻思着,这片地可不能光伺候一个“爷”,得搭配着来,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 五味子、刺五加这些皮实耐活的,还有那山里头藏着的宝贝——灵芝、猴头菇,都得给它们安个家。 种子和菌种哪儿来的? 一部分,是林东凭着脑子里那张“活地图”,自个儿领着人,钻深山老林,精挑细选挖来、采来的“野种良品”。 另一部分,就得托黄建发那条线,从外头悄悄倒腾回来的。 品种这块儿,林东心里门儿清,他可不是瞎胡来。 夜深了,山坡上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林东一个人站在新翻的地头,迎着晚风,心里默念: “系统老哥,给掌掌眼,扫扫这片黑土地疙瘩,看看它到底有啥名堂,种啥玩意儿最得劲儿,最能给咱长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