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主任沉吟了许久,终于松了口: “这样,正好地区卫校有批毕业生要分配,很多人……思想工作不好做。我帮你问问,争取一下。” “谢谢主任!太感谢您了!” 几天后,一辆颠簸的吉普车,停在了靠山屯的村口。 车上下来一个姑娘,二十岁出头的模样,梳着两条黑亮的麻花辫, 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蓝布衣裳,脚下一双白色的塑料凉鞋沾满了泥点。 她叫李晓梅,地区卫校的应届毕业生。 她提着一个网兜行李,有些拘谨地站在村口,看着眼前这个传说中的“明星村”。 进村的路是崭新的水泥路,远处能看到砖窑厂高耸的烟囱,和加工坊传来的机器轰鸣。 村民们穿着干净的衣裳,看到她都投来好奇又热情的目光。 这一切,都和她想象中“被发配”到的穷山沟不太一样。 但心里那股,从城里被分到乡下的失落和对未来的忐忑,依然像块石头压着。 林东和等候的村民迎了上去,热情地接过她的行李。 “李医生,欢迎你来我们靠山屯!我是林东,这儿的负责人。辛苦了!” 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笑容爽朗的年轻人,李晓梅有些不好意思,小声说了句: “……你好。” 林东领着她,穿过热闹的村子,来到一间新盖好的砖瓦房前,门上挂着一块崭新的木牌——“靠山屯卫生所”。 推开门,李晓梅愣住了。 两张漆皮剥落的木桌孤零零地靠墙摆着,上面零散地放着几个玻璃药瓶,瓶身上贴着手写的歪歪扭扭的标签: 柴胡、甘草、板蓝根…… 墙角,一个布满豁口的石药碾子安静地躺着,旁边还有几个捣药的石臼。 整个屋子,唯一能和她学的“西医”沾上边的,只有桌上一瓶快要见底的红药水,一小撮用旧瓶子装着的酒精棉球。 以及…… 坐在桌子后头,正眯着眼,“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脚边放着个铜制水烟袋的老王头。 烟雾缭绕中,老王头的脸若隐若现。 李晓梅学了三年的解剖、病理、药理…… 那些滚瓜烂熟的知识,在这一刻,仿佛变成了天大的笑话。 没有听诊器,她怎么听心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