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或许,是自己多虑了,饿极了,哪有不吃的道理? 于是,村里各家都拿出了压箱底的好料,黄澄澄的玉米面,掺上香喷喷的豆饼,调配成在他们看来最有营养的饲料。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一记闷棍。 第一天,小野猪和小鹿们只是围着食槽嗅了嗅,就嫌弃地走开了。 村民们不着急,想着:“刚换环境,不适应,饿两顿就好了。” 可一连三四天过去,食槽里的饲料几乎没动过。 村民们想尽了办法,往里头掺野菜、加盐水,可它们就是不买账。 眼看着小家伙们一天天消瘦下去,原先那股活蹦乱跳的劲头也蔫了,整个养殖场上空开始弥漫起一股愁云惨雾。 大伙儿的热情被消磨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忧虑和焦躁。 这可是全村人的希望,要是就这么饿死了,那之前所有的辛苦不都白费了? “唉!” 一声长长的叹气,带着苞米面发酵后特有的酸味儿,引起了林东的注意。 养殖场的猪圈边上,张铁牛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根木棍, 有一下没一下,拨弄着槽里几乎没动过的饲料,满脸的褶子拧成了个疙瘩。 “林东,你快瞅瞅,这些小家伙是真不给面子啊。” 他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愁绪: “金贵的细玉米面、豆饼,拌好了给它们,闻一闻就到一边去了,一个个蔫头耷脑的,看着都让人心里发慌。” 林东没说话,只是眼神锐利地扫过圈舍。 十几头小野猪,毛色黯淡,三三两两地挤在角落里, 没了刚抓来时那股难驯的劲儿,反倒像霜打了的茄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焦躁。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这些从山里精挑细选弄回来的“宝贝疙瘩”,是整个靠山屯养殖大计的根, 要是连最基本的吃食问题都解决不了,那后面的一切都成了空谈。 买商品饲料? 别说这年头根本没给野猪吃的专供料,就算有,那价格也绝对能让全村人喝西北风。 “铁牛哥,别发愁。” 林东拍了拍张铁牛厚实的肩膀,目光却投向了远处连绵起伏的兴安岭。 “它们在山里吃什么,咱们就给它们弄什么。” “山里?”张铁牛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