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林东把最后一个绳结打好,拍了拍手上的灰,淡淡道: “一锤子买卖才算成本,要做回头客,这就是咱们的脸面,是咱们靠山屯的‘信誉’。这笔钱,绝对不能省。” 他还特意让读过高中的白雪,设计了一款信纸。 信纸的页眉,是靠山屯简笔画的山水风光,下面印着一行小字: “兴安岭的问候,来自北国深山的情谊。” 每一个包裹里,都附上了一封林东亲笔撰写,再由白雪誊抄的手写感谢信。 信里的话朴实又真诚:“尊敬的顾客朋友,感谢您不远千里选择我们的产品。这小小的包裹里,装着我们靠山屯人最实在的心意。若有任何不周,万望海涵,来信必复……” 一个月后,沪市。 某单位的办公室里,科长陈建国正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划开一个来自东北的包裹。 “老陈,又从东北买啥好东西了?”对面的同事打趣道。 “上次买的野猪肉干,我爱人孩子都抢着吃,让我再买点。” 陈建国笑着,一层层地剥开包装,嘴里啧啧称奇, “你还别说,这山里人真实在,你看看这包的,比寄咸菜还严实!” 当他取出被保护得完好无损的肉干和肉酱,最后从包裹底层,发现那封带着淡淡松木香气的信纸时,他愣住了。 他展开信,逐字逐句地读着,办公室里一片安静。 读完,他沉默了许久,才长长地舒了口气,对着同事感慨道: “这买的哪里是山货啊……” “这买的是一份如今越来越少见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尊重。”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另一个兄弟单位的号码:“喂,老王啊,我跟你说个好东西……” 类似的故事,在京城、在津门、在羊城,悄然上演。 一传十,十传百。 邮购部的订单,从一开始的几天一单,变成了一天好几单。 王小虎他们忙得脚不沾地,但脸上的笑容,却一天比一天灿烂和自信。 然而,林东站在窗前,看着桌上那张画满了圈圈点点的地图,眉头却微微蹙起。 这点销量,对于靠山屯的产能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