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过两天,张德明等人就通过中间人,小心翼翼地递来了信号。 只求化干戈为玉帛。 该求和信号是通过一位在出版界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前辈传来的。 老前辈在电话里对王总语重心长:“兆贤啊,那边知道错了。” “年轻人嘛,做事难免冲动,这次也算吃到教训了。” “你看看,能不能给他们一个改正的机会?” “行业内部,以和为贵嘛。” 王总拿着手机,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尊敬:“刘老,您开口了,这个面子我必须给。” “只是这次他们闹得实在有点过,差点毁了故渊老师的声誉,也给我们社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要是就这么轻飘飘揭过去……”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刘老明白了王总的意思:“那你的意思是?” “这样吧,刘老。”王总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意味。 “他们这次主要针对的是《查理九世》和故渊老师的儿童文学领域。” “既然如此,我们的条件也很简单。” “第一,此次所有参与行动的出版社,各自让出旗下实体书店渠道未来一年最佳陈列位的50%。” “优先用于陈列长江出版社的童书,这样能稍微弥补一下我们之前被他们挤占的线下曝光度。” “第二,请他们各自拿出一个已运营成熟的且不低于百万级别的校园推广渠道。” “在未来三年内,与我们共享,这能帮我们把《查理九世》等故渊老师的作品更顺利地送入校园市场。” “第三,希望张总和李总能在一个适当的场合,对此次风波做一个澄清。” “消除那些关于团队代笔、内容不良的谣言,故渊老师需要一个干净的创作环境。” “刘老,您看,我要的都是市场资源和一句澄清,没动他们的核心资产。”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我就只能理解为,他们并非真心求和了。” 电话那头的刘老听完,久久不语。 平心而论,这些条件拿捏的恰到好处。 足够打疼,同时又留有余地,避免对方狗急跳墙。 他叹了口气:“行吧,我会把你的意思带到。” 电话打给张德明时,他没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平静地对着刘老道谢。 “怎么说?”李总迫不及待地问。 张德明把条件复述了一遍。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欺人太甚!”李总猛地一拍桌子,“一年最好的陈列位让出一半?还要共享校园渠道?这和割地赔款有什么区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