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林清清点头表示认同:“《乡村教师》关注的是一个文明的外在主题,它写文明的责任与传承,写知识的力量。” “而《诗云》则转向了对艺术本质的内在探讨。” 她微微侧头,看向罗辑:“所以,这篇文章虽然不如《乡村教师》那样在情感上打动我,但所带来的思考却没少半分。” “没错。” “《乡村教师》有明确的情节和情感脉络,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诗云》需要读者跟着一起思考,它的价值在于提出的问题本身。” 罗辑感慨着:“这家伙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林清清闻言,嘴角微微上扬:“看来,你的借鉴素材库,又要更新了。” 罗辑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她的意思,不禁有些气急败坏:“我那是博采众长!博采众长你懂吗!” 看着他那着急辩解的样子,林清清终于忍不住轻笑出声。 窗外阳光正好,透进屋内,将两人的身影拉长,直至交织在一起。 …… 看到诗云的当然不仅只有这两人。 因为顾远的名头,《文学世界》的这期杂志订阅量相较往期,明显增加了不少。 而最终,无论是奔着科幻作品的名头,还是顾远作品名头来的读者,统统没有失望。 不久,顾远的这篇全新作品也登上了各大媒体的新闻稿。 【《诗云》!时隔四年,顾远重新回归科幻文学创作!】 “他从《乡村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到了《诗云》的艺术本质。” “这是独属于顾远的浪漫——用最硬的科幻设定,包裹最柔软的人文内核。” “从《闪光的生命》对人工智能情感的探寻,到《乡村教师》将知识价值置于宇宙尺度下的磅礴叙事,再到如今《诗云》对技术与人文艺术本质的探讨。” “顾远正在构建一条清晰的,属于他个人的科幻美学路径。” “其核心在于,用严密的科幻设定作为框架,去承载和探讨那些关乎人类存在根本的且具有永恒意义的人文问题。” “……” 【从《诗云》来看类型文学与思想探索的关系】 “《诗云》既满足了科幻读者对宏大想象力的期待,而其提出的核心问题又具备了纯文学所追求的思辨深度。” “即,当技术可以量化一切时,人类艺术的独特价值何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