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可最后,覆灭唐朝的,正是百姓!” “而司马氏衣冠南渡,靠士大夫得以延续半壁江山。” “赵宋江山养士大夫读书人百年有余,也是因此延续帝国江山存续。” “此为国之根本在读书人,在士大夫。” “可最后覆灭两朝的,正是朝廷倚重的士大夫,养了几代的读书人!” 朱元璋看到这里,心头微颤,这一番话语,朱檀竟然在此等年纪就有这样的感悟。 这一定是日夜与民同食同寝,深得民意才可以得出的治国结论。 只是这两种说法,都是国之根本,每一个朝代无论侧重哪一个,都避免不了覆灭的结局。 那么,朱檀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世纪难题,历朝历代都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就现在,方孝孺黄子澄等人还有自己的皇太孙朱允炆夜以继日地研究这个问题。 但在整个问题上,朱允炆跟自己有不同的看法。 朱允炆倾向于士大夫,而自己倾向于百姓。 这两种观念都没有错,都是治国方针。 可具体要如何把控制度呢? 朱元璋怀着好奇期待的心情继续往下看。 “本王认为,国之根本不在民,更不在士大夫、读书人。” “国之根本,在上位,在天子!” “帝者,天子也,上合天意,下顺民心,中控人心!”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此四句话,赠与兖州府所有官员。” “亦赠与兖州府所有身居高位,或一方领袖。” “事无轻重,人无卑贱,官无大小,能参悟者未来必成一方贤才。” “若天下大乱,兖州府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大明鲁王朱檀致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