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元璋的声音很冷,耿炳文打了个冷颤,他也不敢说什么啊。 这到底是家事还是国事,我分不清,我真的分不清啊! 耿炳文也不能不回答,只能硬着头皮道:“王爷或许是体恤百姓,毕竟融入百姓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治下政策实施的怎么样。”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朱元璋对耿炳文的这一番话倒是有不同的见解。 毕竟两人不是同一个位置上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 所以,耿炳文的一句无心之话语,倒是点醒了朱元璋。 是啊,他的位置太高了,或者说他的架子太大了。 民间只要听到他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名字,虽然心里尊敬,可心中却是害怕地不得了。 他哪里有跟朱檀这样子可以体恤下民,跟百姓达成一片的时候? 不,或许一开始进入兖州府穿龙袍的时候,他才第一次跟百姓打成一片。 他也知道了许多在龙椅之上不曾知道的事情。 奏章上面文字,跟亲自看到的事实,出入实在是太大了! 朱元璋对于朱檀这个儿子,虽然他的奢靡是不敢恭维,可是不得不承认。 在治理百姓,整顿吏治方面,这个老十比自己强了不少。 甚至说太子朱标在某方面也有些不及。 但也只是不及而已,论文治武功,朱标作为被培养了半辈子的继承人。 师从大儒,从小历经战争,成年之后更是亲政,无论哪方面都是完美的下一任皇帝。 可……标儿终究是不在了。 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最近看朱檀,每次都能想起来朱标。 虽然两人是毫不相干的两种性格,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性格。 可两人在治国这方面,实在是出奇的一致。 一致地给了他这个洪武皇帝惊喜。 不知不觉,朱元璋看向朱檀,他仿佛看到一道熟悉的影子。 朱标的影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