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濮阳城陶应赋诗-《三国之徐州枭雄》
            
            
            
                
    第(2/3)页
    自与曹操开战以来,捷报频传,可众人都没有放开喝酒,因为他们清楚此战旷日持久,开始的胜利并不等于最终的胜利,如果大意,极有可能前功尽弃。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可以说大局已定。
    曹操折损了这三万兵马之后,整个邺城就剩下四万兵马。
    平原、清河、渤海虽然还有一些兵马,但他都被吴军在城外挡着动弹不得,尤其是清河,要不了几天应该就会攻破。
    而许褚又突袭中山,等于断了曹操败退回幽州的去路,曹操还能怎样?
    最终会被控死在邺城。
    至于说幽州的张燕,只要到时候大兵压境,就一定能够将其迫降。
    所以就连陶应觉得,也可以庆祝了。
    “当年,许子将曾言,主公文韬武略,当世俊杰,自入徐州之后,灭黄巾、平山越,先后击败袁术、刘表、刘璋、士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个太平盛世马上要来临,昨日又灭了曹彰的三万兵马,主公当赋诗一首,迎接盛世!”杨修说道。
    “德祖(杨修的字)言之有理!”郭嘉站了起来第一个支持,“主公,今日盛况,必赋诗一首!”
    穿越汉末,陶应基本没有做文抄公,偶尔的几篇,比如说《陋室铭》,让陶应在文坛也有很大的名声,就连孔融、陈琳、王璨等人,对其才学也非常佩服。
    前世的陶应背的诗不少,但适合于这个时代的诗文,却不多,陶应不敢随意去抄,关键是抄一首就少一首,如果没了,遇到重要的场合就尴尬,比如今天的场合,必须要做啊!
    陶应想了想,就抄曹操的《短歌行》吧!
    那是曹操赤壁大战前夕,畅想着天下一统,做的非常大气的一首诗。
    只可惜半场开香槟,结果让孙刘联军逆风翻盘。
    这一世中的曹操,肯定做不出来了,因为他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有自己可以。
    而且陶应可以确定,曹操绝无翻盘的可能。
    “来人,将本王的大枪拿来!”
    “诺!”
    当年曹操是横槊赋诗,自己也要效仿一下。
    很快,兵士拿来了陶应的亮银枪。
    陶应拿在手中,看着寒光闪闪的枪尖,一尘不染的枪身,感慨万分。
    这条枪当年他随父亲陶谦征讨北宫伯玉的时候,大显神威。
    可自从被封了长水校尉之后,只在白坡谷与徐晃对战时用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