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字字如锤,敲碎他心中困囿多年的迷障。 原来那“两难之境”,不过是屈从于强权的怯懦借口。 真正大道,当如齐云般明澈果决:见恶即斩,遇苦即救,不因名目宏大而畏缩姑息! 他想得心神激荡,不由开口问道:“齐道长,贫道还有一事不明,若按道长所言,见恶即斩,如今庙堂糜烂,岂非与整个朝廷为敌? 一人之力,如何能与一国相抗?” 齐云步履不停,目视前方,声淡而意远: “非是要你正面撼动一国。而是须明白:护持身边一人是一功,救下一村是一德。 道行微时,便做微事;道行深时,可做深行。 但有一念不可失——即是不与恶同流,不因势大而从之。” 他侧首看松风一眼。 “修行人持心如持秤。称的是善恶,量的是因果,而非权势大小。 今日我杀这些兵,非是因他们代表朝廷,而是因他们正在作恶。 若有一日皇帝亲自至此逼民致死,我亦一剑斩之。” 即便松风是道门中人,但从齐云口中听到杀皇帝之言,而且语气还如此的平淡,也是浑身一震,如遭电击。 其半晌才喃喃道:“可如此一来,因果牵连岂不极大?” 齐云淡淡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之,则受其果;不为,亦受其果。唯问心无愧耳。” 松风默然,心中却如云开见月,一片朗澈。 往日种种困惑踌躇,至此豁然贯通。 不觉间日头西斜,二人已至清风山地界。 但见远山连绵,苍黑如黛,夕阳余晖染其峰顶,似镀金边,山间云雾渐起,缭绕林壑,幽邃之气扑面而来。 倦鸟归林,啼声零星,更显空山寂寂。 松风引路,指向前方一处荒坡:“那便是柏阳坡。” 坡上野草杂树,乱石凸起,并无特异之处。 松风紧走几步,指着一片略平坦之地:“十八年前,那五脏棺材庙便是在此处蓦然出现,又倏然消失……宛如幻梦。” 齐云神色一凝,快步上前,俯身细察。 但见土石寻常,草痕自然,并无任何建筑遗迹或异常残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