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碗羊肉汤-《道起五脏观:我在九十年代当天师》


    第(1/3)页

    夜色深沉,襄阳古城渐渐沉入一片湿漉漉的静谧之中。

    雨初歇,天空如墨,唯有檐角残留的雨水,一滴、再一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微的清音,回荡在寂寥的长街深处。

    街道两旁,店铺早已熄了灯火,木门紧闭,只余几扇窗隙间透出零星光晕,映出几分人烟褪去后的萧疏。

    长街尽头,一盏旧灯笼悬在挑出的布幌下,随风轻摇,昏黄的光晕如水波般荡漾开来,照亮了一方小小的天地。

    那是一个卖羊肉汤的摊子。

    锅灶设于檐下,一口深锅正咕嘟冒着热气,氤氲的白雾裹挟着羊肉与香料的暖香,在清冷的夜风中弥漫开来。

    摊主是个鬓角微霜的老者,躬身搅动着汤锅,身影在灯笼下显得格外沉默。

    偶尔有晚归的行人缩着脖子走过,脚步声在湿石上显得格外清晰,却也更衬得这夜深长。

    硕大的陶制汤锅架在泥炉上,锅盖边缘“噗噗”地冒着绵密的白汽,浓郁醇厚的肉香混合着一丝丝暖融融的辣椒辛气,在这阴冷的空气里地弥漫开来。

    老汉系着布围裙,正用长柄铁钩熟练地掀开锅盖。

    霎时间,更汹涌的热汽奔腾而出,带着一股极鲜极浓的香气。

    锅内乳白色的汤汁仍在滚沸,大块带骨的羊肉在其中沉沉浮浮,已被熬煮得酥烂,色泽诱人。

    老汉探入长筷,精准地夹起一大块连着筋膜的腿肉,捞出锅时,饱满的汁水顺着丰腴的肉纹滴落。

    肉块被置于厚重的榆木案板之上,他另手取过一柄厚背薄刃的切刀,手起刀落,“笃笃”之声沉稳而富有节奏。

    刀刃过处,肌理分明羊肉应声而开,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状,每一片都微透脂光,热气腾腾。

    两大只粗陶海碗早已备好,切好的羊肉被迅速码入碗底,堆得尖尖当当。

    接着,老汉执起长柄木勺,深入滚沸的汤锅深处,稳稳舀起一勺醇厚雪白的原汤,手腕高高扬起,一道滚烫的乳白瀑布凌空落下,精准地冲入碗中,激得碗底的肉片微微震颤,浓郁的香气被这热力一逼,轰然炸开。

    随即,老汉又拈起一小把嫩绿的葱花,刀光轻闪,葱沫雪落般撒在汤面之上,翠绿点缀着乳白,霎是好看。

    最后,他从一旁的炉膛里勾出两个烤得焦黄酥脆的芝麻烧饼,饼身浑圆,表皮裂开细纹,露出内里层层迭迭、吸饱了炉火香气的面瓤。

    “二位道爷,您的汤,饼小心烫。”

    老汉将两大海碗羊肉汤和盛着烧饼的竹筐,端到仅有的两位客人面前,声音带着一股朴实的暖意。

    齐云与张道云相对而坐。

    齐云含笑对老汉点了点头,道了声谢。

    他先低头,深深嗅了一下那扑面而来的香气。

    那是羊骨慢文火熬出,和肉脂交融的丰腴,同时带着微微辛香。

    他执起陶勺,舀起一勺汤,轻轻吹散些热气,送入口中。

    舌尖先触到的是汤的滚烫与醇厚,随即,一丝恰到好处的辛辣悄然浮现,不显突兀,反而像点睛之笔,激得那鲜味层次愈发分明。

    一股暖意自喉头直坠丹田,旋即扩散至四肢百骸,令人忍不住微微喟叹,通体舒泰。

    再夹起一片羊肉,炖得极是火候,入口稍抿即化,肥瘦相间处脂香丰盈,却毫无腥膻,只有满口的鲜嫩与甘醇。

    掰开那烤饼,焦香扑鼻,内里软韧,蘸入汤中片刻,待其吸饱了鲜美汤汁,再送入口,面香、肉香、汤香浑然一体,是人间最踏实满足的滋味。

    连喝了几口,额角已微微见汗,体内的寒气被彻底驱散。

    齐云放下勺子,看着对面同样吃得专注的张道云,不由微微一笑:“秦骁回去禀告,那位太守大人十之八九要设宴相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