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江少,你的赌注过期了》


    第(2/3)页

    “你说够了没有?”江驰的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带着点怒气,比平时高了些,连走廊里的人都忍不住往这边看。他手里拿着杯温水,杯壁上凝着水珠——杯子是苏曼琪送他的情侣款陶瓷杯,杯身上印着金融系的logo,保温效果好,他把水放在杨许诺桌上,然后挡在她面前,像座挺拔的山一样把林悠悠和她隔开,“林悠悠,你要是没事干,就回自己座位上去,别在这里影响别人上课。不管是谁,不管家境怎么样,同学之间都该互相尊重,不是让你用来攀比和嘲讽的工具——就像金融市场里的公平原则,你这种恶意攻击,跟操纵市场价格没区别,苏曼琪也不会认同你这种说法。”

    林悠悠没想到江驰会突然回来,吓了一跳,手里的护手霜都掉在了地上,可还是强撑着挺胸,捡起护手霜擦了擦:“江驰,我是在跟杨许诺说话,跟你没关系!而且你和苏曼琪是青梅竹马,又是富家子弟,跟她一个普通家庭的计算机系女生凑这么近,不怕别人说闲话?不怕苏曼琪误会?”

    “她是我的同桌,跟我有关系。”江驰的目光像冰碴子,刮在林悠悠脸上,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我和苏曼琪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我们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外人置喙。你刚才说的话,我都听见了,一字不落。你凭什么说她配不上我?就凭你穿得光鲜亮丽?还是凭你只会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林悠悠,真正掉价的不是她,也不是家境差异,是你这种欺负同学的嘴脸——就像劣质债券,表面看着光鲜,实际根本没有价值。”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我和苏曼琪的家境是父母给的,不是我们用来炫耀的资本,我的名声靠的是建模成绩,不是靠这些。”

    林悠悠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又青又白,像块被揉烂的调色盘。她想反驳,可看着江驰那双充满怒气的眼睛,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能跺了跺脚,转身跑回了自己的座位。一坐下,眼泪就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她委屈地拉了拉苏曼琪的衣袖,小声啜泣:“曼琪,江驰他刚才凶我……我明明是为了你好,怕那个杨许诺缠着他,他怎么能那么说我……”

    苏曼琪这才放下手机,转过头看着林悠悠,脸上露出一副“心疼又无奈”的表情,她伸手拍了拍林悠悠的后背,声音温柔得像棉花,却故意抬高了些音量,让周围几个金融系的女生都能听见:“悠悠,你别难过了,江驰他就是这样,对谁都太心软,刚才肯定是误会你了。”她拿起桌上的纸巾递过去,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烦,嘴上却继续“大义凛然”地安慰,“你也是太关心我了,才会去说那些话,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不过下次别这样啦,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杨许诺看起来也不是故意的,我们不能因为家境好就看不起别人呀,这样显得我们多没教养,我爸妈也常说要待人友善呢。”

    这番话听得周围人都点头,觉得苏曼琪善良又大气,连林悠悠都愣了愣——明明刚才苏曼琪看见她去找杨许诺,却只顾着看手机,现在倒摆出副“劝和”的样子。可她毕竟要靠着苏曼琪,只能吸了吸鼻子,抹掉眼泪:“还是曼琪你善良……都怪我太冲动了。”苏曼琪笑着捏了捏她的脸,眼底却没什么温度,转头时,刚好对上江驰看过来的目光,她立刻露出个无辜的笑,像在说“我已经安慰好悠悠了,你别担心”。

    江驰转过身,看着杨许诺发红的眼眶,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疼得发慌,比自己建模失败时还难受。他拿起桌上的温水,递到她手里,手指碰到她的指尖,发现她的手还是凉的:“喝点水,别理她的话。我和苏曼琪确实是青梅竹马,两家关系也很好,但这和我们做同桌、互相帮助没关系。我们更看重做事的态度和逻辑思维,你昨晚熬夜整理草稿纸的认真劲,把我的话记得清清楚楚,比很多只会攀比家境的人强百倍——就像优质股票,内在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和发行公司的背景无关。”

    杨许诺接过水杯,指尖碰到杯壁上的水珠,冰凉的触感让她稍微冷静了些,温水顺着喉咙往下滑,暖得她心里发颤。她抬起头,看着江驰的眼睛,他的眼睛很亮,像星星一样,里面满是担忧和温柔,没有一丝嫌弃或同情,只有纯粹的鼓励。她突然觉得,林悠悠的话好像也没那么伤人了,不管他和苏曼琪是不是青梅竹马,不管他们是不是富家子女,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江驰在她身边,她就什么都不怕。

    “谢谢你,江驰。”她小声说,声音带着点哭腔,却又充满了感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没掉下来——她不想在江驰面前哭,不想让他觉得她脆弱。

    “没什么。”江驰笑了笑,露出两颗浅浅的虎牙,刚才的怒气散了些,阳光落在他脸上,把他的轮廓勾勒得格外温柔,像漫画里的少年,“我们是同桌,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快喝水吧,水要凉了——这杯子你要是不嫌弃,就拿着用,是苏曼琪送的情侣款,不过我们俩都有,这个你用着没关系,质量还不错,是陶瓷的,比塑料杯健康,而且保温时间长,下次上课还能用来接水。”

    杨许诺点点头,小口喝着水,杯子里的水带着淡淡的陶瓷香,还有点江驰身上的洗衣液味道,那是苏曼琪推荐给他的牌子,说香味很清爽。她看着桌上的草稿纸,看着江驰放在旁边的《数学建模与金融优化》,书脊上的“金融优化”四个字格外醒目,看着窗外飘进来的银杏叶,落在桌角,像片小小的金色书签,突然觉得,今天的数学建模课,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这时,预备铃响了,阶梯教室前排的投影亮了起来,白墙上“新生摸底模拟”六个黑体字像块冰,砸得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刚才讨论化妆品的女生都闭上了嘴,开始翻书。教授拿着教案走了进来,他穿着件灰色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很严肃,他清了清嗓子,开口说:“按名单分组,三人一队,四十分钟内完成这道建模题,结果写在答题板上展示。这次模拟成绩会算入平时分,大家认真点。”

    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翻名单的窸窣声,还有人小声讨论着“要跟谁一组”“谁的数学好”。杨许诺的心又开始慌了,她攥着手里的草稿纸,指腹把纸边磨得更毛了,连便利贴都快被蹭掉了。她转头看向江驰,想问问他该怎么办,却看见江驰正对着后排喊:“张远,换个人。”张远是金融系的男生,和江驰、苏曼琪都是从小认识的,家里也是做金融的,此刻正拿着名单愣神,身边还围着两个想跟他组队的女生。

    张远刚要开口,江驰已经拿起笔在名单上划了道线,动作干脆利落:“我、杨许诺,再加个金融系的李然,刚好三人。李然对数据敏感,擅长统计分析,刚好能补我们的短板——他上次帮苏曼琪家的公司做‘校园消费数据调研’时,误差率控制在0.3%以内,很靠谱。”

    李然是江驰的好哥们,早上在宿舍楼下见过杨许诺,此刻正坐在后排整理教材,听见江驰喊他,立刻抱着书走过来,对着杨许诺点头笑,眼里满是友善:“放心吧,数据交给我,肯定没问题。江驰常跟我提起你,说你笔记记得特别认真。”

    杨许诺看着江驰,心里像被阳光晒过一样暖,比喝了温水还舒服。她知道,不管江驰和苏曼琪是不是青梅竹马,不管他们是不是富家子女,不管建模题有多难,有他在,有李然帮忙,这次的摸底模拟,她一定能行。

    题目是关于“校园外卖配送路径优化”的建模,投影上还附了张校园地图,标注了食堂、宿舍、教学楼的位置,还有几组配送数据。杨许诺看着题目里的“最短路径算法”“动态规划模型”,指尖有点发颤——这是她昨晚熬夜啃的知识点,笔记抄了满满三页,可真要动笔,脑子里的公式却像缠在一起的耳机线,乱得理不清。她下意识地摸出怀里的草稿纸,指尖扫过昨晚标红的“动态规划模型步骤”,旁边还记着江驰提过的“金融成本思维:路径=资金流向,节点=交易点,苏曼琪家的物流就是这么规划的”,才稍微定了定神,像找到了指南针。

    江驰已经把三张草稿纸对齐,用回形针别在桌角,又拿红笔在纸上画了两条竖线,分成三栏,每栏都写了标题:“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数据代入”。他推了推桌上的书,腾出更多空间:“我算约束条件,顺便掺点金融里的‘隐性成本’思路——比如配送员的时间成本,可参考金融系‘时薪折现’的方法计算,苏曼琪家的兼职员工就是这么算工资的;李然负责数据代入,你对数字敏感,记得把地图上的距离换算成实际配送时间,误差别超过5%,就像我们算股票收益率一样,精准度很重要;杨许诺,你试试写目标函数,就用笔记里第三章的动态规划模型,别怕错——金融系解题时也常试错,错了调整就行,就像对冲风险,发现方向不对及时止损调整,总比不敢动笔强,苏曼琪上次做模型也错了三次才对。”他说话时,指尖在“第三章”那栏轻轻敲了敲,眼神里满是鼓励,没有一丝催促。

    她咬着笔杆,笔尖在纸上悬了两秒,才慢慢落下“minZ=Σ……”。可刚写了一半,笔尖突然顿住——她盯着纸上的“Σ”符号,脑子里一片空白,昨晚背的时间参数(取餐时间、配送时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江驰说过“像资金分阶段到账,苏曼琪爸爸的信托产品就是分季度兑付的”,却想不起具体怎么对应。她赶紧翻出江驰的笔记,那本《数学建模与金融优化》的扉页上,除了“错题标记用红笔,思路写在右侧留白”,还写着“金融建模需结合实际场景,变量要对应真实成本,苏曼琪的笔记里也这么写”,她往后翻到第三章,指尖在“多阶段决策”那页慌乱地划着,额角的汗顺着发带边缘往下滴,刚好落在笔记上“时间变量t1、t2——t1=资金筹备时间,t2=资金投放时间,参考苏曼琪家项目的时间轴”的字样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把“苏曼琪”三个字晕得有点模糊。

    “哟,这都写不出来?”林悠悠的声音突然从旁边冒出来,带着刺耳的嘲讽,像指甲刮过黑板。她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胳膊肘故意往杨许诺的手肘上撞了一下,钢笔在纸上拖出一道长长的墨痕,像条黑色的蛇爬在公式中间,把“Σ”符号都盖了一半,“早说了你不行,江驰,你一个和苏曼琪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金融系的学霸,跟她一个普通家庭的计算机系女生凑一组,等会儿展示的时候可要丢我们两个系的人了!说不定教授还会觉得,金融系的学生也不过如此,连个同桌都带不动!”

    江驰抬眼,目光冷得像冰,比冬天的寒风还刺骨:“你要是没事干,就去看自己的题,别在这里影响我们组进度。我们组的情况,不劳你费心——而且家境和院系从来不是评判能力的标准,杨许诺比你认真百倍,她至少在努力解题,而不是在旁边说风凉话。苏曼琪要是在这儿,也会觉得你这么说很过分。”他伸手把杨许诺面前的笔记往她那边推了推,挡住林悠悠的视线,不让她看里面的内容,又从桌肚里摸出自己的金融系专属草稿本——封面印着校徽和“金融建模实验室”的字样,是苏曼琪爸爸的公司资助定制的,他撕了张干净的纸递过去:“用这个写,纸厚,不容易晕墨,而且格子间距刚好,写公式不会挤在一起。”

    林悠悠撇撇嘴,手指在桌角偷偷蹭了蹭,指甲刮得桌面“咯吱”响,转身时故意把杨许诺放在桌边的橡皮扫到地上,还特意用白球鞋的鞋尖碾了碾——橡皮上顿时沾了道黑印,像块被踩脏的年糕,再也没法用了。她还故意哼了声:“有些人啊,就是天生笨,给再好的东西也没用,白费功夫——哪像苏曼琪,家境好又聪明,和江驰才是一路人。”

    “别管她。”江驰把自己的橡皮推过来,是块印着复杂金融公式(CAPM模型公式)的白色橡皮,是上次金融系建模竞赛的纪念品,苏曼琪也有一块一模一样的,橡胶很软,擦得干净还不脏纸。他弯腰帮她捡被踩脏的橡皮,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像触电似的顿了顿,又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像在安抚受惊的小动物:“你昨晚的笔记我看了,思路是对的,还加了金融里的成本思考,比如把配送损耗类比‘资金损耗’,比很多金融系的同学都用心——他们只会套公式,根本不会结合实际场景,连苏曼琪有时候都要问我这类思路。你只是缺了点实战练习,放轻松,我陪着你一起想。”他拿起笔,在她写了一半的公式旁边,用红笔轻轻写了“t1(取餐时间=资金筹备,参考苏曼琪家项目筹备期)、t2(配送时间=资金投放,对应项目落地期)——可类比金融里的‘交易时间成本’,需分阶段计算”,字迹比平时轻了些,怕盖过她的字迹,还在“分阶段”三个字下面画了条小横线,提醒她重点。“目标函数里,配送员的出发时间是变量,你把t1、t2标清楚,再结合距离矩阵dij,就能串起来了。就像我们金融系算资金路径一样,每个节点(食堂、宿舍)都要算清楚时间和成本,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环节,否则整个模型都会出错,苏曼琪上次就因为漏了个节点重做了一遍。”

    杨许诺深吸口气,重新拿起笔。她按江驰说的,在“Σ”后面补了“(t1i+ t2i)×dij”,又对照笔记里的例题,在公式末尾加了权重系数“ω”——代表配送优先级,就像金融里的“风险权重”,重要的节点权重更高,她还想起江驰说过“苏曼琪家的项目就是这么分优先级的”,偷偷在旁边写了“类比资金流动时间+金额权重,参考苏家项目逻辑”的小字,怕自己等会儿忘了思路。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啃桑叶,她偶尔抬头看一眼江驰——他正低头算约束条件,笔尖在纸上飞快地滑动,草稿纸上不仅有数学公式(如“路径不重复约束:xij+xji=0”),还标着“金融场景延伸:若配送员为兼职,需考虑时薪成本(参考苏曼琪家兼职平均时薪15元/小时),将时薪折算成单位时间成本,加入约束条件”的字样,甚至还画了个小小的资金流向图,和苏曼琪家项目的流程图很像,帮她理解。看着那些带着他和苏曼琪共同经历的金融系标注,杨许诺心里暖暖的,紧张的心情慢慢放松下来,连握笔的手都不抖了。

    李然突然“啊”了一声,声音不大,却带着点焦急:“约束条件里,配送员的最大负载量没算进去!我们刚才只算了时间、距离和时薪成本,忘了外卖箱的实际承载能力——题目里说‘每单外卖平均重量0.5kg’,可我们没考虑配送员一次最多能送多少单,这样模型会失真!苏曼琪家的物流项目里,这种容量约束都是重点标注的。”他是金融系的,和苏家有往来,对“容量约束”“风险上限”这类概念很敏感,此刻正指着草稿纸上的“约束条件清单”皱眉,像发现了投资组合里的漏洞。

    江驰立刻凑过去,三人头挨着头,桌角的台灯刚好照在草稿纸上,把上面的公式和标注都照得清清楚楚。江驰用红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个框,把“负载量”相关的内容框了起来,像在金融报表里圈出重点科目:“这里加个不等式,Q≤20,其中Q是配送单量,20是根据校园常见外卖箱容量(10kg)和每单重量(0.5kg)估算的,10÷0.5=20,刚好整数,计算方便。”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从金融角度看,这就像资金池的最大容量,超过了就会溢出风险,必须加约束——就像苏曼琪爸爸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不能低于一定比例,否则会有流动性风险,她之前给我讲过这个案例。”他说话时,肩膀偶尔碰到杨许诺的胳膊,带着点淡淡的洗衣液香味,混合着阳光的味道,让她觉得很安心,仿佛再难的题,只要三人一起讨论,都能解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