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藏经楼-《诸将说封侯》
第(2/3)页
张天师吩咐小童开了门,并令门外守候,没有允许不得入内。席祯满脸狐疑跟着进去,张天师带着席祯来到三楼,席祯看着一排排的道家典籍,有点不知所措。每个道观,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藏经阁,而各自的藏经阁都是道观或者寺庙的核心之地,一般不允许外人入内。席祯进过武当藏经阁,但是第一次来天师府,张天师便带其来到藏经楼,席祯也有点受宠若惊,局促不安。
待坐定,张天师便说道:“天师府自李唐来,向来便是朝廷正统支柱,如今江湖上和朝堂上所发生的事,老道也知道,希直先生也跟我说过一些。华山派凌风,陆抒文,马三保是劲敌,其他人不足所虑。少侠天资聪颖,有勇有谋,又有担当,当担护正道之重任。我等虽在江湖,但也同时身处朝堂,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为天下之大计,老道恳请少侠切勿推辞。”
席祯诧异道:“前辈,能得前辈青眼,晚辈荣幸之至。可惜,我有卫道之心,恐无卫道之力。这次庐山大战,我以为凭借自己的智谋还有自不量力的武功,能够打败奸佞。可是最后我还是算错了,我不但没有能力阻止,还连累钱掌柜身死,大师兄和老贺重伤。前辈,卫道之路难,难于上青天。”
张天师笑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谓魔,乃心魔也,心中只有名利者必堕入魔道。倘若心中藏有宇宙万千,包罗万象,方可证道。何为道,何为魔?心就是道,心也是魔。少侠有一颗除魔卫道的心,这便是证道之路。然而证道之路坎坷,更有心魔作祟,少侠要克服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自己的心。正心若无惧,又何惧邪魔外道?”
“老道刚才为少侠把脉,见少侠脉象沉稳,内力深厚,在江湖中已属上品,想来能打败你的人为数也不多了。只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老道以为,受些挫折未尝不是好事。然而,恕老道直言,少侠过于锋芒毕露,若能藏器于心,必将前途无量。”
席祯想了想,自以为可以潇洒浪迹江湖,可要不是锋芒毕露,又岂会上那关月庄?又岂会在姚广孝手中救下朱允炆?若不是锋芒毕露,想必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但是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的话,席祯也就不是席祯了。
这时张天师又说道:“然而,若不是锋芒毕露,你也就不是你了,是吗?《老子》有云:道冲而用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非虚则万物不能变化周流,阴阳动静方为用。天地之大,以太虚为体,而万物生生化化与阴阳之间而不息者,一阴一阳动静往来矣!”
“何为道?理也,若非道之大,理之精,其能宰乎至神至妙至机乎?凡寒暑之变,昼夜之殊,天之道运而不息者,昭而日星,威而雷霆,润而风雨霜露。地之运而不息者,峙而山岳,流而江海,蕃而草木鸟兽。此天地之变化,皆囿于至虚之中而不可测其幽微神妙者,所谓道,所谓理也。故而,万物皆生于气,而分太极,再分两仪、四象、五行,生之无穷尽也。”
席祯何等聪慧,知道张天师将他带到藏经楼而跟他说这些,必定不是普通的一般论道。况且即使是论道,方孝孺便是最好的选择,何必要选择自己?席祯一边跟着张天师默念他所说的话,同时在心里不停地揣摩。
正这时,张天师身形一晃,转身来到席祯的身后,双掌徐徐顶住席祯腰俞穴,内力便若丝丝暖流而入。
席祯正欲本能抵抗,张天师低声道:“不要动,气沉丹田,放松全身。”席祯便缓缓导气归于丹田,片刻之后,张天师的内力由涓涓细流逐渐变强,最后竟若大江大河滚滚而来。席祯浑身燥热难耐,但张天师的内力顷刻间又像是一双温柔的手,不停地抚摸在大河的流经处,又感觉到一阵的清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