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一出好戏-《回到北宋当城管》
第(2/3)页
在垂拱殿之内,范仲淹把这份奏折呈送给宋仁宗赵祯,在御前侍候的张茂则,自然是也在场,经过宋仁宗赵祯左思右想之下,让范仲淹在翌日早朝,当着一众朝臣的面,向他呈送此奏折内容,到时,他再让张茂则把奏折内容念给一众朝臣听,借此探探朝臣们的口风。
毕竟,这份奏折内容都是范仲淹所列即将进行的改革内容,起初,让宋仁宗赵祯感到好奇的是,在奏折最后的落款处,除了写有范仲淹自己的名字之外,韩琦、富弼、欧阳修、包拯和王浩的名字赫然在列。
其他四位朝廷大臣一起支持范仲淹进行改革,并不让宋仁宗赵祯感到奇怪,只是让宋仁宗赵祯感到奇怪的是,王浩这个刚被提拔为街道司司丞才大抵一个月的功夫,只不过是个从八品的芝麻绿豆大小官儿。
再加上,王浩前几日在东京城内推行交通新规,为此,还把违反了交通新规的范仲淹,抓进了开封府大牢关押了三日之久。
在此时的宋仁宗赵祯看来,范仲淹和王浩二人,在结下这个梁子之后,不至于会对彼此报复打击,最起码也不可能会有什么携手合作之事。
当宋仁宗在昨晚的垂拱殿之内,向范仲淹饶有兴致地问询起王浩对这份奏折贡献的内容比例时,范仲淹却回答说奏折上有三分之一的改革内容,都出自于王浩之手。
对于范仲淹的这个回答,更是让宋仁宗赵祯感到万分惊讶,因为在他的印象当中,王浩作为行伍出身的一个小兵,把他提拔到街道司司丞的位子上,已经能够做到人尽其用。
直到这个时候,宋仁宗赵祯觉得自己还是小瞧了这个王浩,就凭王浩在范仲淹奏折当中所贡献的三分之一改革内容,就算是让王浩做一个参知政事或者副枢密使,都应该是绰绰有余。
昨天晚上在垂拱殿之内,宋仁宗赵祯就觉得,若是在不通知一众朝臣的情况下,就立即对奏折上所列的改革内容进行付诸实施的话,不出三日,提反对意见的奏折定然会在他的御案上堆积如山。
只是让宋仁宗赵祯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今日的朝堂之上,待张茂则宣读完范仲淹的奏折内容后,不等他开口问话,就已经多达四名位列左右两班的朝廷大臣,持笏出列旗帜鲜明地表达反对意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