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王郡守这边已经在抓紧时间赶进度了。 另外,之前那个秀秀曾提及的于家村,经过了高寒带人连夜突袭之后,才发现那个村子里竟然潜伏了大批的恶匪,而且大都是被官府通缉的。 所以,于家村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是空了大半儿。 现在,倒是正好可以将一些流民分化过去。 而之前霍瑶光收集的旧衣和一些被褥,也都有了用场。 这些物资,大部分都是先紧着女人用的。 虽然还有后续,可是总体来说,流民一事,对于西京的影响,基本上也已经消弥了。 楚阳特意发了公文来表扬在这次的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一些人和家族。 其中,王家和任家,自然是名列前茅。 而做为商户,玥宝阁也被称赞之列,并且,王爷为了表示对玥宝阁的感谢,还特意手书了一副牌匾,命人送去。 如此一来,玥宝阁可以说是又出了一把风头。 当然,这些风光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背后,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比如说,有人就在质疑静王府一直不曾出钱出力,这好像是不对劲呢。 史明明和王雅如走在一起,正好看到了今日贴出来的那些感谢状,一时笑得有些讥讽之意。 “要说这西京谁最有钱,自然是静王妃了。可是到现在为止,也不见她捐出一粒米来,这是不是也吝啬了?” 王雅如皱眉,“史妹妹这话可不对。你怎知王妃不曾出力?又怎知王妃是这西京最富有之人?” “还用问吗?这冰食店都是王妃开的,听说这一天的进项就是百余两呢,这么丰厚的利润,却不思为百姓们谋福利,有什么资格来对我们頣指气使的?” 史明明这话里头,有不屑,也有几分的酸气。 王雅如听她越说越不像话,立马严肃了一些。 “史小姐,我不知你是从何处听来了这些流言,你可王妃为了这次的事情,前前后后投入了多少银两?你真以为王妃要解决的,就只有眼前的流民问题?” 王雅如前些天陪着母亲去了一趟静王府。 亲眼看到了静王妃是如何地操持相关事务,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与静王妃的差距,简直就是太大了。 “你什么意思?” 史明明父亲的官职虽然不及王大人高,可是史明明的本家儿是在京城的,而且在朝上也是举足轻重的。 所以,她并不惧怕这个王雅如,更不曾特意地讨好她。 “就是你听到的意思,王妃前前后后,已经投入了数万两白银,你难道没有看到那些粮食是如何分派到下面去的?你眼睛里看到的,就只有眼前的这些小利。” 说到这里,王雅如摇摇头,“亏我以前还觉得你心思善良,却不想,竟是这般地短浅。” 史明明被她一噎,气得脸色通红,“王雅如,你有什么资格这么说我?” 王雅如已经懒得再理会她,转身走了。 事实上,史家在这次的事件中,整体表现一般。 捐银捐物,也只是随个大流,不会出头拔尖儿,可是也不算是末尾的。 其实,说白了是,博个好名声就可以了,没必要把自己的家底儿都拿出来。 既要名声,又要银子,那可不就有些难了。 事实上,霍瑶光不在意自己的名字是否会出现在那感谢榜上。 对于底下的一些不太好的传言,霍瑶光听了,也只是微微一笑。 “小姐,您为了他们做了这么多,怎么能不让他们知道您的好?” “不急。再说了,这才是几个流民百姓了?我要的,也不仅仅只是这些人的感激。再说了,但凡是长点儿脑子的,都会知道,我和楚阳在这件事里头出了多大的力。” 这就好比是往年有地方受灾,朝堂上会有官员率先捐银子,以此来表示自己为君分忧一样。 谁见过哪个皇上说,朕捐多少多少的? 因为皇上是天子,是大夏的主。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全天下的一切都是皇上的,你们这些做臣子捐出来的一切,自然也是皇上的。 若是皇上不给你机会,你能有命享受现在的荣华富贵? 所以说,道理是一个样的。 若是换了别的刺史,自然是要带头表示一下,并且还特意做地高调一些。 可问题是,楚阳是皇族! 他是当今皇上的亲弟弟,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他们夜家的,这又有什么错? 哪怕是楚阳易姓了,身上流着的,也是夜家的血。 所以,他不张扬,才能突显出身为亲王的大度和尊贵来。 不然,为什么这次之后,这西京城的臣民,为何都明显地对他改变了态度? 还是那句话,也就只有史明明这种没脑子的人,才会说出这种话来。 退一万步讲,无论是玥宝阁,还是其它的一些商户,这银子都是自己乐意往外掏的吗? 如果没有她和楚阳使力,人家凭什么呀? “奴婢就是觉得这样一来,委屈了小姐。” 小环还是没想明白。 到底是丫头,一心只想着小姐好,其它的,根本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霍瑶光无奈地笑了笑,“现在不是我和楚阳高调的时候。而且,你看着吧,这西京到了后头,需要银子的地方还多着呢。咱们一开始就让人看出了底牌,那可就不太好玩儿了。” 其实,霍瑶光并不会觉得委屈。这种事情,如果她和楚阳做地太高调了,真地为他们赢得了极佳的民心,也未必是好事。况且,霍瑶光和楚阳也不是那等沽名钓誉之辈。不过,该虐的渣,还是要虐一虐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