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皇上,上阳关驻守兵马十万,而且都是身经百战之人,想要被齐王拿下,并非易事。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迅速点齐人马,前往幽州攻城。否则,一旦上阳关失守,我大夏危矣!” 皇上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 可问题是,到了现在,他竟然不知道应该派何人前往了? 元朗与父亲对视一眼,“皇上,微臣不才,自愿请兵前往平乱!” 皇上的心底一下子亮瞠了起来,“你可有把握?” “回皇上,只需给微臣十万兵马,定然可以将乱臣拿下。” 李丞相站出来,“皇上,微臣以为不妥。如今这四州若已真地在齐王麾下,那微臣以为,这十万兵马,只怕是不足以将幽州攻破。况且,对方为守城,我方攻城的话,自然是增加了难度。” 这一点,倒是实话实说。 皇上的脸色再度黯淡了下来,“那丞相以为如何?” “回皇上,微臣不是武将,可是微臣也知道,远水救不了近火。只说这十万兵马,您从何处调派?蜀地有驻兵,可是太远,西京军此时更不是能调离一人。万一这是齐王与那察察部落的阴谋,西京军一旦动了,只怕边关危矣。而若是从京城调兵,皇上,这京城的安危,又如何能保证?” 李丞相的话,句句在理。 先不说是何人领兵。 只说这么兵马,你从哪儿调? 京城倒是有十万的驻军,另外城内还有两万的御林军。 可是这些兵马,一般来说,都是不能动的! 否则,谁来保证皇上的安危? 所以,思来想去,唯有附近的一些州郡可以调兵。 可是这时间上,也就来不及了了。 各州各郡去调,又岂是一天便能集结齐的? 所以,眼下这兵马从何处来,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正在议事间,外面又有声音传来。 “报!八百里加急!静王爷急报!” 听到这动静,皇上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皇上,据微臣派出暗探所查,目前允州已落入齐王之手,如今四州合并,防卫甚严,除却先前的二十万兵马之外,微臣查到,允州城内,还多出一支行动诡异的骑兵,据微臣猜测,只恐是察察部落的那支王庭亲卫军。战况紧急,还请皇上尽速定夺。” 将士将急报念完之后,火速呈上。 皇上气得真想破口大骂! 上阳关只有十万人,怎么可能抵挡得了这二十万人的攻击? 更何况,这四州已经联成一线,正好将上阳关阻隔在外。 此时,就算是有旨意,只怕也是难以抵达上阳关了。 换言之,此时若是齐王以亲王令来命霍流云打开关口,只怕,霍流云都未必敢反抗。 毕竟,他也是刚刚才收到了齐王谋反的消息。 “皇上,当务之急,还是先给静王下旨,命他见机行事,尽速将齐王已反的消息带给霍世子。另外,可以让西京军调派出五万人来,沿边界线增援上阳关。” 如今,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若是元朗带兵马前去,这幽州城可不是说打,一两天就能打下来的。 到时候,一旦上阳关破了,察察部落攻进来,元朗这边的情势,也将不容乐观。 更何况,现在这兵马都还没有着落呢。 要说此时,最为冷静的,要属晋王了。 “皇上,依微臣之见,先自附近州郡调集兵马,由元世子统一指挥。另,再传旨给楚阳,命他务必要盯着了齐王的动向。他与幽州紧邻,命他见机行事,若能拿下幽州,自然最好。” 顿了顿,晋王又道,“皇上,事权从急,还当赐予楚阳机变之权。” 眼下这种乱,若是事事都要进京来请示皇上,只怕是黄菜都凉了。 皇上点点头,“如此也好。” “皇上,就命元朗为主将,任命叶兰铭为监军,一同前往招募兵马,只不过,他们的目标,不要放在幽州,可以直击江陵!” 晋王不愧是多年征战,倒是有经验。 震惊过后,理智便回笼了。 为何要主攻江陵? 因为目前来看,江陵那边的驻兵应该是最少的。 另外,元朗和叶兰铭要带的人,只怕是良莠不齐。 如何能对抗得了真正的经过杀戮的人? 所以,还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如此,一场耗时长达数月的内乱,就此拉开了帷幕。 一晃,已过两月,已经入冬了。 西京的冷,来地比京城更早一些。 霍瑶光练完功之后,沐浴更衣,再披上了一件大红色的斗篷,一路上手里还揣着一个暖手套,去了书房。 这两个月,楚阳可以说是相当地不好过。 幽州岂是那么容易攻陷的? 哪怕是齐王并没有光明正大地对上阳关发动攻击,可是如今,上阳关已经被堵死了。 齐王已经切断了上阳关的一些物资的供给。 现在,边关比这里还要冷,也不知道他们现在的存粮还能维持多久。 楚阳先前借由边境线,一路上派人送了一些御寒的物资过去。 只不过,这一路上,也是万分凶险。 派出去了两千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不到一千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