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里,你手上没有兵权,又不会打仗,凭什么要求部下都听从你的号令? 简直就是蠢到家了! 也亏得赵将军不跟他计较。 否则,就凭这一次的胡闹,赵将军就能直接将他给杀了。 这皇室宗亲里头,可是不缺王爷。 可是这么能打仗的将军,在整个大夏,可是都不多见的。 事实上,若是皇上当真派出静王爷或者是武宁侯那样的大将军来,这场仗,赵将军或许是会打地吃力一些。 偏偏先派了一个赵信。 结果,还折损了不少的兵力。 眼下,晋王和元朗的到来,倒是让赵将军意识到遇上了对手。 只不过,他们相信,以赵将军的能力,凉城,早晚是能破的! 这种对于赵将军的信任,并非是盲目的。 而是从他这么多年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中看出来的。 可叹一个太监早就将事情的层层关系看地透透的了。 可是偏偏,这个齐王,竟然一直没有看明白。 还真以为,赵书棋打着他的旗号,所以,他就是这三军的主子了? 人就是这样,身在局中,却是永远都看不透的。 总以为自己的身世高贵,总以为自己才华横溢,却偏偏忘记了自己曾经跌了多少跟头。 你是棋盘上的帅,未必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帅! 齐王此时此刻,才算是真地看明白了。 先前他们这方的士气勇猛,也的确是将大夏的官兵打得节节败退。 可是,不能因此,就真地以为,他是可以成为大夏的皇帝的。 至少,现在不能。 而且,就算是成了皇帝,只怕,也是一个傀儡皇帝了。 这么严重的事情,为什么之前就没有想到呢? 真地是令人匪夷所思呢。 是太骄傲了? 还是,太自以为是了? 齐王这一夜,翻来覆去,难以安枕。 以他目前的状况,可以说是美女如云,在这里也算是过得惬意。 不需要他再领兵打仗,也不需要他去以身涉险。 可是,同样的,他也没有了统领三军的能力。 起初和赵书棋一起进关的时候,他还是有着极大的志向的。 还觉得只要是自己和赵书棋联手,一定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 那个时候,他还曾挥刀斩敌,鲜衣怒马! 可是现在呢? 从什么时候开始,军中的大权,全都落到了赵书棋的手里? 从索额的五万兵马撤离之时? 还是从赵书棋借来了十万兵马之时? 又或者,是在赵书棋进入关内之后,开始大肆招兵买马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是大权旁落了? 齐王想着想着,突然间就意识到,自己在进入关内之前,手上的兵力就十分有限。 只是当时以为这些兵马都是索额部落的,而且,当时赵书棋的手上并没有多少人,所以,便不曾在意过。 可是实际上,当索额的兵马撤走之后,赵书棋麾下还有五万之余。 再加上了后来他的旧部来投,当地的百姓充军等等,前前后后,便又多了十来万的兵马。 所以说,从一开始,自己的实力,就是无法与赵书棋所抗衡的。 赵书棋进关,靠的只是齐王的一个名头。 而齐王要的,则是赵书棋打仗的能力。 两人也算是各取所需。 只是,实际上,他这个齐王,也未必就是非他不可! 赵书棋是有真本事的人,就算是他不配合,也有的是人乐意跟赵书棋配合。 齐王入关之后,也没少给一些同僚或者是皇亲们写信,只是,回应他的,压根儿就没有几个。 即便是回应了的,也都是以拒绝为主。 而赵书棋就不同了。 来投奔的这些人中,几乎都是赵书棋的人。 可见,这个局,赵书棋是早就密谋布下了! 齐王现在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王了,而是一枚棋子,而且还是棋盘上,永远都走不出那个王宫的王! 一旦若是战败,等待他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这一刻,齐王更是有了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了。 他其实想不明白,明明前一刻,他还是那个威风凛凛,且被人们恭维着即将成为天下之主时的那个高高在上的齐王。 怎么一转眼,自己就变得如此卑微,且如此地渺小了? 而且,好像是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了! 齐王是如何想的,赵书棋根本就不关心。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如果齐王真地敢称帝,那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你声讨了皇上,皇上同样也公布了你的几大罪状,所以说,这到底是谁占优势,不是显而易见吗? 而且现在,他们虽然兵力不少,可是肯投靠齐王的文人世家太少了。 没有这些文人世家的支持,齐王就算是称了帝,也不过就是过过瘾,之后就要被人拉下马来了。 那样的话,简直就是演了一个笑话给人家看呢! 所以,当务之急,除了扩充他们军营的实力之外,还要想办法拉拢当地的一些名门勋贵们。 至少,要让他们表态,乐意支持齐王才行。 原本,这些都已经在赵书棋的计划之中了。 可是没想到,齐王这个蠢蛋,竟然先一步地发出了自己要称帝的消息! 简直就是作死! 虽然百姓们没有帮你打仗的本事,可是不得民心,你这帝位又怎能坐得稳? 况且,现在那些文人们,几乎是一边儿倒地全都向着皇上那头儿呢。 你没有一个舆论导向,那怎么能成? 其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总得有人在前面给你宣扬一番吧? 没有的话,那你一个就直接称帝了,你有什么功劳? 你有什么资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