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第434章 粮食(二更)-《妃常本色之嫡女驯渣王》


    第(3/3)页

    楚阳也明白,他们不是神仙,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照顾到了。

    尽力而为吧。

    霍瑶光在得知了文昱极有可能会与赵书棋联手之后,便修书一封给卢威送过去了。

    他人现在就在百夷。

    几乎是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从关口运进来。

    因为是拿了静王府特赦的路引,所以,原本应该紧闭的关口,不会将他们阻隔在外。

    而文昱纵然再厉害,也只是在兵权以及国事上去图谋,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一直不曾在意的商业,却是险些将他们一举击溃!

    霍瑶光担心卢威大批量地采购粮食会引起百夷的注意,并且引发百夷的物价上涨,所以,特意给他列了单子,几种粮食,都是轮流大批量的购入,如此一来,既不会引起官府和商家的注意,同时,也不会让人盯上他。

    其实,就是今天买一些小麦,明天买一些稻子,后天再买一些豆类,大后天再购入一些黍子等等。

    而且卢威直接派出去了几方人手,同时购入,却将这个次序打乱。

    就算是有人查,也查不出来什么。

    更何况,并非是每一个派出去的人,都是打的他的名头。

    就这样,从东边儿买些米,西边儿买些面的,半个月下来,已经成功地让百夷的粮价,有了轻微的上浮。

    可以想像,在一个小国度里,持续半个月不停地大批购入粮食,这样的行为,绝对可以让百夷国上下把卢威给恨死!

    可惜了,你没有证据呀。

    而且,以卢威本人的名义购买的粮食,并没有那么多。

    所以,没有人会想到,这一切,都是有人在暗中主使的。

    可以试想一下,无论是米面这种成品,还是小麦和稻子这种半成品,卢威都是大量收购,主要是银子带足了呀。

    大山给的,再加上了王妃给的银票,足有百万两了。

    这些银票,都妥妥地换成了粮食。

    而边关这边的将士,以及一些百姓们看到源源不断地有粮食运进来,这心自然也就安定下来了。

    外面如何,他们不知道,反正在西京这里,只要你不作恶,应该就是饿不死的。

    如此,竟然还起到了安抚民心以及军心的作用。

    当然,这些粮食,目前还没有往西京军的大营里送。

    目前,西京军的所有嚼用,还都是朝廷那边拨过来的。

    卢威前脚离开百夷的王都,百夷的一些文臣,才意识到了有些许的不妙。

    他们向来都是鄙视商业,更鄙视那些粮商的。

    总觉得那些人都太过奸诈,为了赚钱,完全没有底限的。

    可是眼下,听到自家女人提及了这销开始有所上涨之时,才意识到,可能是出事了。

    而卢威也是一个相当有手段的。

    不仅买了大批的粮食,干脆,还直接弄回来了不少的干货。

    比如说干香菇,干木耳以及一些莲子等等。

    总之,那是只要是能吃的,他都买了不少。

    如此盛载而归,最高兴的,就是霍瑶光了。

    有了这些粮食,再加上先前已经储备的,就算是闹了灾,可是足以维持楚家军两年的用度了。

    不得不说,霍瑶光当真是有先见之明。

    早在大夏闹灾之前,卢威就已经去百夷以及其它的小国订了一些粮食,价钱也都是谈好了的。

    并且先运了一部分回来。

    如今大夏国内的粮食,可以说是一天一个价。

    别说是普通的百姓了,就连一些富户的日子也是过地紧巴巴了。

    那哪儿是吃饭呀,那就是在吃银子呀!

    霍瑶光存了这么多的粮食,除了救济一部分难民之外,主要还是要用于军队的。

    而且,就算是现在遭了灾,也不影响后面种小麦的。

    来年的粮食,肯定是会比今年要收地好。

    另外,就是催促着水渠,一定要加快进度。

    而且,用霍瑶光的话说,就是修好一条,开通一条。

    这样,还能减少一些损失。

    这些水渠修好之后,一旦顺利地融汇贯通之后,便可以抗旱防洪了。

    因为有了引水渠,所以,下次再有大暴雨,可以将水库的水也泄下,然后直接顺着河道走,然后引入了那边的峡谷和其它的支流,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

    如果有旱灾的话,那么,水库的水,显然就又能起到抗旱的效果了。

    卢威将具体的数目以及相关费报了上去。

    大山则是拿走去对帐了。

    而霍瑶光则是留他说说话。

    “娘娘,小人此次去百夷,还打听到,百夷国内,对于大夏这边的态度,大致分了两派,而且,主张与大夏关系修好的,应该是占了大多数。”

    霍瑶光松了一口气,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吧。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