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有关人选方面,还得劳烦你们内阁去商议了。督察院手握重权不假,可是同时,也是得罪人的差使。” “微臣明白。” 楚阳这意思说地明白,既得是有本事的,清正廉明的,还得是有一定的背景的最好。 不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得被人给报复了。 “皇上,微臣看您这上面所书的监察御史,与目前朝中的监察御史,也就只是官名相同了,而实际的工作性质,可是有了天差地别。” “监察御史则为都察院直接行使监察权的专职官吏。既受都察院的管辖,又可以不受都察院的统制而独立行事,有事可单独进奏天子。至于派遣充任巡按者,则代天子巡狩,权力更崇重。所以,在人选上,就必须要更为严谨。” “是,皇上。” “督察院一旦成立,前期的官员自然都需要内阁来商议讨论,而之后,督察院底下的各个官员,则是可以由左右都御史来负责考校核查。再由他们做出一个考评来。” “是,微臣明白。” 楚阳看出李相是真地明白了他的用意,心中当真是颇为欣慰。 能有一个懂他的人,来帮着他一起完成大业,这是一件何等快活之事呀! 军营里,有一个云容极,还有一个霍良城,再往下看,还有霍流云和高寒楚辽等人,个个都是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明白他心意的人。 而在这朝堂之上,还有一个能帮着他掌控全局的李相,当真是全天底下最好的好运,都涌向了他。 楚阳自然是不信所谓龙气一说的。 他只是觉得,自己何其有幸,能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理解和帮助。 当然,若非是有霍瑶光的提醒,他也不可能会想到的这么多。 督察院的设立,自然不是一两句话就可行的。 内阁这边才刚刚稳当下来,勉强算是都能正常地进入工作状态了。 可是这底下的各部衙门,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的。 现在还没有督察院,而皇上也不可能天天上各衙门里去抓他们的小辫子,所以,只能先这么僵着。 当然,楚阳心里头也明白,万事想要一蹴而就,那是不可能的。 总得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 若是将这些人都给砍了或者是罢了官,这谁来替他做事? 而此时,西京书院那边可就相当地给力了。 因为朝堂制度的改革,再加上了之前楚阳处置了一大批官员,所以,朝廷现在是急需扩充官员。 而西京书院的优秀学子,就成了优先考虑的人选。 也正是因为这个,再次令西京书院扬名了。 各地的学子,纷纷入西京书院来求学,只为求得能有朝一日,一步登天。 在楚阳入京之前,已经在西京供养了不少的后备官员。 如今,基本上都已经被楚阳给调用了。 有的被补在了西京,他将西京原职的部分官员调入了京城。 有的则是被指派到了其它的州郡,总之,这些人现在都已经是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而且,这起步明显就是比其它人高了一些的。 因为西京书院是楚阳一手创立的,所以,从西京书院出来的这些学生,或者是官员,都以天子门生而自称。 从这一点来说,倒也不算是他们在故意给自己身上贴金。 毕竟,现在入朝的这些人,都是最早一批进入西京书院的学子们。 大多数,也都是真正地曾一睹当年静王爷风采的学子们。 因为现在朝堂上急需用人,所以,楚阳就借此机会,招贤纳士,不问出身,破格录用。 而那些世家名门的一些弟子们,也都想借着这个机会,直接入仕了。 当然,若是有着李远舟之材的公子哥儿们,自然是不需要为自己的将来发愁的。 自己不去争取,也总会有一些长辈或者是同窗极力举荐的。 可若是一无是处之辈,则仍然是不太可能有出头之日。 毕竟,举荐有功,可若是举荐不当,也同样是会受罚的。 而且,皇上广招天下贤才,看似是不拘小节,可是实际上,却是颇有一番考校的办法的。 在有两个被皇上给直接喝斥得赶出宫的学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随意地举荐了。 那可真的是有风险的。 过不了李相那关,就必然是过不了皇上那关的。 这些举荐出来的人选,大都要先在内阁过一遍的。 之后,才能呈报皇上。 不然,皇上个个都要见一见,那不是得累死? 夜楚玄小朋友已经正式地被册立为太子了。 而李远舟这个太子少师,也开始走马上任了。 太子太师是李相,可是他忙地根本就是脚不沾地了,哪里还有时间去教导小太子? 所以,这重担自然就落在了李远舟的身上。 所以,在东宫,就常常会看到了李远舟跟云容极碰面的场景。 而且,两人见面说不过几句话,必然就会吵起来。 而每次,被气得暴跳如雷的,一定是云容极。 这种场面,对于东宫的侍从们来说,初时还有些心惊肉跳的。 毕竟这都是主子们,一旦他们不高兴了,自己的日子也必然不会好过。 可是时日长了,便发现这二位其实也就只是斗斗嘴,偶尔虽然会动手,可是谁也不会下狠招。 如此一来,众人的心中也便有数了。 这二位是相爱相杀的关系呀。 每次见面若是不斗斗嘴,好像就对不起这东宫似的。 可是不管哪次哪位有了什么急事,另一位,倒也是义不容辞地站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