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支柱产业-《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3/3)页
自九月之后的冬季,陈延在府衙内花的时间比较多,他在府衙内做了一个舆图,对百理府现存的一些县衙、村落地点,进行了一个摸排。
在具体摸排之后,他发现这样建称落村,是很不合理的。
地广人稀,太散了,而且良好的平地荒田旁没人,山边竟然集了那么多村,这合理吗?这不合理。
得改,反正本朝对户籍府内流动管理不言,他得想些办法。
陈延在百理府城旁圈了几个圈出来,远的不说,近的,这里就很适合挪几个小村庄过来。
除舆图之外,陈延还深耕于一个重点,那就是塾学。
先不管治下科举(毕竟这个没有十年见不了功夫),塾学得先办起来,教他们如何种田、如何建造木房屋、如何抵抗湿气……
还有什么是能引发众人学习热情的呢,陈延思来想去,又加了一个,教百姓如何制造干货。
众所周知,百理类云南,红伞伞白杆杆的诞生之地。
但是推学是要钱的,光府内财库上的钱,只够开个头,后续肯定跟进不了,所以,还得开源。
开一省之源,寻一府之长。
如江南,江南丝绸、美瓷,淮浙漕运、盐铁,亦或是靠矿、靠商路、靠离经济中心近,而令府内经济焕发生机。
在百理,能靠什么呢?
陈延凝神,面前的纸上有许多当地的特产。
菌子。
一是靠卖干货,陈延觉得这其实是一条好路,但困难也多多,首先菌子不是自己种的,去山上采,就意味着量不能保证、品质不能保证、种类不能保证。
小批量卖还好,想让这个当支柱产业,三个字不可能。
划掉。
第二则是茶。
在后世,普洱之美,天下皆知,但在这架空的时代里,普洱之美还没有传出去,但这也不是上选。
因为被蝴蝶了,现在百理府还没有与茶相关的产业,要做这个,必须全套调教人出来,也得联合程瑞,进行炒茶。
也有风险,那便只能是最后一种了。
一种只要做出来,就能流通于世,打开大名市场的上选品。
上可包装入豪堂,下可亲民如贫家。
三选,甜菜。
朱笔一圈。
就让甜,来为温暖闷燥的百理府,吹来第一阵清爽富裕的风吧。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3-08 23:15:29~2023-03-09 23:28: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风塔 20瓶;陆离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