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燕王不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 但是他还是极力的说服朱棣。 “国家的未来不是在爹或者我们身上,而是在这些小辈身上。他们优秀了,国家的发展才会好。” 朱棣这时开口,“可是现下国泰民安,我大明兵强马壮,百姓们不用经历动荡,已经是好了。” “爹,你想安于现状?儿子就跟您说一句话,这几年天灾人祸频繁,你要是觉得每一次危机,国家都能平安度过,在脆弱的时候,不被外族人侵扰。您也可以否定儿臣的提议。” “国家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居安思危,是治国道中最基础的。以史为鉴,那么多朝代覆灭,都是有原因的。” 燕王这句话又让朱棣沉默了。 其实这件事情,要是朱棣不让燕王白打工,他的做法也不会这么直接。起码他会先搞几个试点,然后一点点扩散。这么做着麻烦,但是众人也更容易接受。 但是朱棣不给他涨俸禄,那么他的态度就是简单粗暴。 最后,朱棣松了口,“不如将此事交给内阁议。” 燕王笑了,就内阁那批货,仗着自己读了几本书,身上就有优越感的货。 他们懂什么? 但是燕王并不言语,反正自己是摄政王,朱棣要是不同意自己做的事,那就撂挑子。 也没点俸禄,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谁爱做谁做。 举办学堂这种事,是燕王从一个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而想要做的。 没有什么比能让天下人读书,以及用读书改变命运更有意义的事了。 那样天下的苦命人会少很多。 最后,朱棣问了一句,“你不怕百姓明事理,然后皇权旁落?” 听到这句话,太子和赵王才反应过来这个弊端,他们纷纷有些幸灾乐祸的看着燕王。 燕王又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皇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的力量,能武力压制所有人。一种是天下所向,民心所向。” “父皇想要哪种?我猜父皇是两种都想要。这一件事能做到顺应民心,而绝对的力量,咱们朱家早就有了。” “这一件事情,对皇并没有直接性的危害。” “再说,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能给天下带来好处的事情,是皇家基本的责任,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也是我们朱家的天下,这位子从来都是能者居之。” “这个政策也算是在鞭策后代,让他们自己成长,而不是拿着祖宗打下的江山变成废物。” 燕王这一段话,逻辑上来讲,是没有问题的。 第(2/3)页